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信访信箱 |联系我们

工作动态

More+
【国家奖学金获得者】2025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(马伟):追光的人,终会光芒万丈
发稿时间:2025-11-10 22:34:32 发稿人:

马伟,乐山师范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023级本科生,汉族,共青团员。曾获1次国家励志奖学金,2次校设综合一等奖学金,1次沫若奖学金;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国家二等奖、省级二等奖,“高教社杯”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三等奖,已累计斩获9项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。以第一作者撰写《面向移动终端的手语识别系统》学术论文一篇。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,志愿四川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05小时。担任学院学科部副部长,学院学生助理。

马伟证件照

铸我信念如磐石,丹心一片向阳开

“故今日之责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少年。”梁启超先生的呐喊跨越百年,依然振聋发聩。作为一名共青团员,我深知新时代青年的使命,不仅在于独善其身,更在于兼济天下。

进入大学,思想的宝库向我敞开。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,让理想信念的“钙质”强健我的精神骨骼。我逐渐明白,我所钟爱的人工智能专业,其价值绝不仅仅是编写几行新奇的代码,更是国家“新质生产力”的引擎,是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。这份认知,让我对专业的学习平添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。

思想的升华必须付诸行动。我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这片广阔的天地中。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志愿活动,从校园秩序的维护到大型赛事的引导,从社区环境的清理到养老院的慰问。在“志愿四川”平台上,我累计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达205个小时。

是这一份份看似微小的奉献,让我完成了从“小我”到“大我”的蜕变。我不再是那个只关心自己成绩的少年,我开始真正地将目光投向社会,投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这份信念,如灯塔般照亮我前行的航路,让我在面对科研的枯燥与竞赛的压力时,总能找到最初的动力。

学海泛舟勤作桨,笃行不怠志弥坚

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荀子在《劝学篇》中的教诲,是我对待学业的座右铭。我始终牢记,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,是安身立命之本。

面对人工智能这个日新月异、知识迭代快如闪电的专业,我时刻怀有“本领恐慌”的危机感。因此,我以严苛的自律来规划我的学习。我制定了详尽的学习计划,从清晨的词汇背诵,到深夜的代码敲写,我都一丝不苟地执行。

天道酬勤。大学以来,我的所有主修课程平均分均在90分以上,综合测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然而,我深知,分数不是学习的终点。在AI领域,真正的“学会”是能够应用和创新。因此,我从不满足于课堂知识的灌输,而是广泛涉猎专业前沿文献,主动学习深度学习、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最新技术。我更注重反思总结,将每一个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框架。

面对困难和挑战,我从不退缩。复杂的数学公式、艰涩的算法原理,我一遍遍地推导、演算、调试。对我而言,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冲刺,而是一场需要恒心与耐力的马拉松。

在学习之外,我更渴望用科技传递温度。大二上学期,我加入了手语小智项目组,通过两个月的辛苦付出,完成《面向移动终端的手语识别系统》的学术论文撰写。我希望利用AI技术,为数千万听障人士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。从海量手语数据的采集与标注,到深度学习模型的反复训练与调优,再到移动端的部署与适配,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。这篇论文不仅是我科研素养的凝结,更寄托着我作为AI学子“科技向善”的朴素理想。

初出樊笼迎挑战,躬行服务淬锋芒

“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。” 这是歌德给责任下的定义。对我而言,学生工作就是我突破自我的“樊笼”,也是我践行责任的“熔炉”。

刚入学的我,是那个“在人群中总是默默无闻”的男孩。但我不甘于此。我鼓起此生最大的勇气,站上了班级竞选的讲台,成功当选为学习委员;我递交了申请,加入了学生分会学科部。

初入学生工作,我对一切都一无所知,常常担心自己做不好。但在学长学姐的悉心指导下,我从最基础的活动策划、物资准备、通知传达开始学起,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力求做到最好。

大二,凭借着踏实肯干的态度,我成功竞选为学科部副部长,并担任了学院的学生助理。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加重。我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,我开始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策划者和领导者。我协助组织了“三班打擂”“叠军被大赛”等一系列反响热烈的学风建设活动,为同学们搭建起交流学习的平台。

在策划活动时,我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的创意,让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;我更密切地关注同学们的学习需求,积极沟通,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学业支持。

这一路走来,从学习委员到学科部副部长,我学会了统筹安排,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,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。更重要的是,我战胜了那个曾经内向、怯懦的自己。学生工作的经历,让我完成了从“舒适圈”到“成长圈”的惊险一跃,淬炼出了如今的自信与担当。

以梦为马不停蹄,不负韶华再出发

回顾过去的大学时光,我看到的是一条由汗水与星光铺就的道路。每一次面对算法难题的鏖战,每一次在学生工作中的协调奔走,都如同铁锤敲打下的淬火,让我这块璞玉,终见锋芒。我已不再是那个内向羞涩的少年,而是成长为一名敢于亮剑、渴望征途的青年。

这份蜕变与成长,绝非我一人之功。我感恩乐山师范学院提供的宏大平台,任我扬帆远航;我深深致敬师长们,你们是学海中的摆渡人,以谆谆教诲将我引渡至知识彼岸;我也要感谢同窗好友,你们是黑夜里并肩的火把,在无数个奋斗的日夜里,彼此砥砺,共同成长。

如今,前路已展,我心如虹,身披战甲站在人工智能这片风起云涌的时代前沿,虽知未来山高水长,但我血气方刚,少年朝气催促我纵马驰骋。我立志将这份对专业的热爱化为终身奋斗的信念,继续深耕不辍,在科技的无人区中敢为人先,以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的远大胸襟,用我所学的智慧和力量,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、为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,贡献出属于我这一代青年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磅礴力量!我的征程,刚刚启程,我将继续以奋斗为笔,以汗水为墨,让梦想在拼搏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!

生活照03

生活照01

Copyright © 2018 乐山师范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联系电话: 0833-2276382